張學軍
張學軍,男,1968年9月生,漢族,吉林長春人?,F任中國科學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所長,研究員,博士研究生導師。?
1990畢業于吉林工業大學(現吉林大學),1997年在長春光機所獲得理學博士,后赴美國亞利桑那大學光學中心做訪問學者。歸國后一直從事空間光學系統先進制造技術方面的研究,相關研究成果曾獲2011年度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排名第一)、2013年度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排名第三)、2008年度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排名第三)、1999年度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排名第三)、2014年度吉林省科技進步一等獎(排名第一)、2012年度國防技術發明一等獎(排名第三)。申請發明專利30項(授權10項),發表學術論文142篇,其中SCI收錄15篇,EI收錄95篇。?
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張學軍一直從事空間光學系統超精加工與檢測方面的研究工作,歸國后積極投身先進光學制造技術研究,在大口徑光學加工、檢測等方面做出了一系列開創性工作,成果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突破、發展了大口徑非球面高精度加工設備、工藝及復合檢測技術。研制成功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四代大口徑非球面加工中心,技術指標與見諸報道的國際最高水平相當,使我國成為了繼美、法之后第三個具備大口徑空間反射鏡系統制造能力的國家。二是突破了以離軸三反系統為代表的新型光學系統工程化應用的技術瓶頸,推動了我國空間對地遙感新技術體制的建立。多個型號空間相機以及背景預研項目均采用了可同時實現長焦距與大視場的離軸三反光學系統形式,其中8臺相機已經在軌服役,全部滿足用戶使用要求,部分指標為當前國際最高水平。?
劉雷
劉雷,男,中國科學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 吉林省第五批拔尖創新人才第一層次;中國科學院特聘研究員?! ??
劉雷畢業于吉林大學物理系,分別于1996、1998年取得物理學學士及凝聚態物理碩士學位,并于2004年獲得新加坡國立大學物理系物理學博士學位;2006-2008年,在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物理系從事博士后的研究工作,其間也是美國勞倫斯國家實驗室材料科學部的訪問科學家;2010年作為研究員加入中國科學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從事半導體光電子材料與器件的研究工作;2011年,被評為2011年吉林省百名高層次創新創業引進人才;2015年獲得國家杰出青年基金資助,入選吉林省第五批拔尖創新人才第一層次。? ??
劉雷研究員主要從事半導體光電材料的能帶結構、缺陷雜質性質的分析及表征研究,致力于以能帶工程手段提高半導體材料與器件的電光及光電轉化效率;發表《Science》、《Chemical Reviews》、《Physical Review Letters》等高水準學術論文100余篇,共被SCI他引5000余次。?
黎大兵
黎大兵,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中國科學院特聘研究員,國家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政協長春市第十三屆委員會委員。主要研究領域為GaN半導體材料與器件。作為項目負責人承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課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中國科學院科研項目10余項。曾獲中國科學院優秀導師、吉林省青年領軍人才、吉林省第5批拔尖創新人才、中國科學院青年創新促進會優秀會員、中國科學院盧嘉錫青年人才獎、吉林省自然科學學術成果獎一等獎(排名第一)、吉林省優秀海外歸國人才優秀獎等獎項和榮譽。擔任《Scientific Reports》、《半導體學報》、《發光學報》編委,中國金屬學會寬禁帶委員會委員,OSA高級會員。在Physical Review Letters、Advanced Materials,Light:Science & Applications,Applied Physics Letters等國際期刊上等發表SCI論文50余篇,申請發明專利十多項。
佟存柱
佟存柱,中國科學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曾先后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和加拿大多倫多大學從事研究工作。目前主要從事半導體激光技術研究,包括高亮度半導體激光芯片、面發射激光芯片和碟片激光器。獲吉林省技術發明獎一等獎(排名第一)、中國光學學會王大珩光學獎、中科院人才計劃終期優秀獎,科研成果入選“2015中國光學重要成果”。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會評專家和咨詢專家,IEEE?高級會員。主持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自然基金重大項目課題、德國通快集團和華為公司委托項目等20余項。發表學術論文100余篇,授權中國發明專利32項,美國發明專利3項,國際會議邀請報告20余次。?
?
?